起底美的人形机器人版图:超八成核心部件自己造

图片[1]-起底美的人形机器人版图:超八成核心部件自己造-萌图百科

作者 | 许丽思

编辑 | 漠影

机器人前瞻5月9日报道,近日,美的发布了一则视频,宣布其人形机器人已前往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将从事巡检、机器运维、设备检等工作。下半年,其机器人还将承担起门店导览等任务。

对话阶跃星辰创始人:2年发16款多模态模型,实现AGI的必经之路

美的人形机器人最早在今年3月对外亮相,当时它能完成跳舞、“比心”、握手、开瓶盖、打螺丝等多种动作。

奚伟是美的中央研究院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在机器人领域已深耕了二十余年。他从博士阶段开始钻研机器人算法,此后专注机电系统运动控制与人工智能。

2017年,奚伟加入京东的机器人团队,曾带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首次接触到“具身智能的前沿理念。

当时,伯克利机器人学习实验室的创办者Pieter Abbeel率先提出了具身智能的概念,还和学生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Covariant的公司,这家公司专注于开发通用A驱动的机器人系统,利用深度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让机器人掌握复杂技能。

和Pieter Abbeel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技术愿景振奋人心,但落地难度被严重低估。彼时,业内对具身智能技术的可行性存在诸多质疑,而这些质疑,恰在他2020年加入美的后,成为技术攻坚的起点。

这两年来,人形机器人领域热度飙升,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而底层大模型技术的驱动更是关键。在奚伟看来,和自动驾驶类似,自动驾驶领域端到端算法的成功,让业界看到了用大量数据训练模型来驾驭像人形机器人这样的复杂结构的可能性。

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本体的设计与开发。研发团队成员除了外部招聘以外,主要以原本美的集团研究院的具身智能团队作为基础进行搭建。

该创新中心有着清晰的定位,一方面聚焦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确定了类人形、全人形和超人形机器人三大研发方向;另一方面,瞄准家电机器人化赛道,试图通过将视觉识别、机械臂控制等机器人技术和AI技术融入家电,催生新品类,推动家电行业新增长。

不久前,机器人前瞻来到美的佛山园区,与奚伟进行了一场深入交谈,聊聊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之路。

对话阶跃星辰创始人:2年发16款多模态模型,实现AGI的必经之路

▲美的中央研究院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奚伟

一、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园区核心部件配套率超八成

美的与机器人的渊源,可以从2015年开始说起。当时,美的入股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KUKA)。2022年,美的集团完成对库卡100%股权收购。

美的在机器人研发制造领域的布局不断加速,目前已经拥有了库卡、瑞仕格、高创、极亚精机等品牌,产品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从硬件设备到系统的全覆盖,跻身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TOP4。

美的集团财报数据显示,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板块2024年营收为287亿元,2025年一季度则达到73亿元。

对话阶跃星辰创始人:2年发16款多模态模型,实现AGI的必经之路

2023年,美的正式决定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集团内部经过深度研判: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万亿级市场赛道,这对美的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尽早进入就能在这个极具潜力的赛道上中抢占先机。从企业形象塑造角度,人形机器人也能成为美的“科技标签”。

这一决定不只是出于对市场的信心,更有美的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底层技术支撑。美的近年来一直走在产业转型的道路上,在机电领域如关节模组、电机、传感器等方面的技术积累,都可以很好地复用到人形机器人领域。

不过,当时内部对这一战略的讨论不乏分歧。家电行业主要依靠规模化和效率取得成功,而人形机器人涉及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算法等复杂技术,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仍是新课题。

奚伟坦言,虽然美的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上有显著优势,但是对于具身智能的几大关键要素——数据、算力、算法等,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着清晰的定位:一方面,该中心聚焦于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确定了类人形、全人形和超人形机器人三大研发方向,其中,类人形机器人主要是以轮足式形态,应用于工厂、门店等场景中;全人形机器人以技术驱动为主,攻克步态控制、平衡算法等核心难题;超人形机器人则会在效率比肩甚至更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具有更强大的感知能力和柔性水平。

另一方面,创新中心瞄准家电机器人化赛道,试图通过将机器人技术和AI技术融入家电,正在开展多个创新项目:通过多模态传感器感知人体位置与环境温度,实现“风随人动”精准送风的人感空调;融合扫地机、洗地机与机械臂技术,打造具备深层清洁与收纳能力复合型清洁机器人;将烤箱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食材定制化加工;通过机械臂与洗衣机、烘干机联动,实现洗衣、烘干、叠衣全流程自动化等等。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是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9万台,平均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园区的机器人供应链配套率已经达到了85%,主要覆盖了减速机、电机和控制器等多个核心部件,且基本都实现了自研。

目前,美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规模不断扩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约有30多人,年底预计增加到60多人,中央研究院还有超百人团队负责机器人相关研发。

同时,美的正在积极开展外部合作,与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机器人实验室或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基础,借助外部智力资源推动研发进程。

二、半年内完成整机设计,让机器人进工厂、门店

今年3月,美的人形机器人正式公开亮相,能完成跳舞、“比心”、握手、递水、开瓶盖、打螺丝等动作,还能听懂人发出的指令来完成相关的操作。其采用了轮足式设计,这是美的中央研究院与库卡联合研发的成果。

对话阶跃星辰创始人:2年发16款多模态模型,实现AGI的必经之路

轮足式设计不仅让机器人与自动化工厂实现无缝集成,能执行机器巡检、设备检测、上下料操作等任务,还能在非结构化场景中展现不错的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家庭场景应用奠定基础。

“美的在本体方面具有优势,凭借在整臂设计、机械臂设计以及机电系统设计上的经验,能够在6个月内完成整个机器人的设计,包括原型机的搭建。”奚伟说。不过,研发过程中也面临难题,尤其在于机器人操控方面,包括如何让机器人自动学习技能,具备规划和灵巧操作能力。

该机器人搭载了多项核心技术:在硬件方面,采用了轻量化的关节模组、视觉、触觉、力传感器等,确保了机器人运动的灵活性和精准性;融入了AI控制器,使得机器人能够自主决策,执行复杂任务。

软件方面,多模态、端到端的具身智能大小脑技术,让机器人大脑负责任务推理,将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机器人小脑则通过多模态VLA大模型、模仿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实现多场景的复杂运动及操作技能。

在商业化进程上,美的正在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走向工业等多个场景。5月6日,机器人已正式启程前往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打工”,负责机器运维、设备检测和搬运等工作。

美的还计划让人形机器人进入商业服务和商业导览场景,例如在门店向用户介绍家电产品,通过实际操作制作咖啡等食品,或者结合白色家电完成家务。

三、机器人泛化能力有待提升,将协同开发端到端具身智能系统

奚伟坦言,在人形机器人走向场景落地的过程中,机器人的泛化能力还不够强。机器人能够基于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技术虽然能较好地模仿人的动作,但无法达到人的精度。

在效率方面,以打螺丝任务为例,经过优化的机器人10秒钟打一个螺丝,而熟练的工人能7秒钟打三个螺丝,差距明显。效率、精准度和成功率仍然是目前机器人进入工厂的最大制约因素。

奚伟认为,操作能力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可以让机器人更快落地,在业务场景中不断迭代,再进一步结合算力和算法实现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可以采集高质量数据,将所采集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缩短训练周期。

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会经历3-5年的技术储备期。“在这个阶段,美的会先确定哪些东西是可以商业化落地的,并根据业务场景加速对机器人本体进行迭代,增强其交互能力。”

商业化落地的另一道关卡是成本与安全。当前,人形机器人成本仍然较高,若要进入大部分企业和家庭,必须大幅降低成本。人形机器人成本取决于产业链的规模化水平,但是目前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远未达到规模化水平,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和分析还没有行业标准,方法也还没有收敛。

轻量化同样关键,家庭场景需要更轻的机身、更低的功耗,以及安全冗余设计,这也都是美的在后期需要着重解决的难题。

对话阶跃星辰创始人:2年发16款多模态模型,实现AGI的必经之路

在技术研发规划上,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今年主要聚焦于全人形以及类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通过产品迭代解决电池续航、数据采集和仿真、关节轻量化等问题。

另外,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还会与美的AI研究院协同开发端到端具身智能系统,建立美的算力中心,推进大模型训练等工作。

奚伟提到,美的目前有两个Agent,即Factory Agent和Home Agent,分别用于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美的还自主开发了针对特定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家具领域AI大模型——“美言”,这些技术在底层有一定共通之处,都可以应用到具身智能领域上。

结语:泡沫、炒作、同质化,行业终会走向理性阶段

可以看出,美的在研发人形机器人时延续了其一贯的实用主义风格。从工厂场景需求出发,美的更注重机器人在强操作能力基础上实现高效移动,这正是其选择轮式设计的关键 —— 在工业场景中,双足形态的复杂运动功能反而显得多余。

面对眼下火热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奚伟直言,尽管行业存在泡沫,但资本涌入能吸引优秀人才、加速技术迭代,这是积极一面。

不过他也觉得,国内部分企业定位模糊,急于通过视频展示炫酷功能,并且同质化问题突出,企业之间研发项目与技术路径高度相似。

随着行业发展,市场将从泡沫膨胀期转入理性调整阶段,经历“良币驱逐劣币”的洗牌——这正是技术成熟度曲线中泡沫破裂的必经阶段。

对于下一阶段规划,美的已有清晰路径:一方面,围绕工厂、家庭等核心场景打磨核心技术与零部件,同步推进全人形机器人研发,并加速家电机器人化进程;另一方面,美的将持续建立多个技术平台,涉及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数据等,为长期研发筑牢底层架构。

在人形机器人技术突围与场景落地的道路上,美的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技术积累、清晰定位和积极探索,有望在这场科技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