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通过了《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将中拉双方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为中拉关系长远未来描绘了发展蓝图。
中拉论坛十年耕耘结硕果。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双边关系持续升温,双方在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断加强。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利亚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发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同拉方领导人共同决定成立中拉论坛。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宣告中拉论坛成立。经过10年发展,中拉论坛机制建设已经较为成熟,并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其设立的部长级会议、中国—拉共体“四驾马车”外长对话、国家协调员会议等机制,迄今已成功举办百余场活动,搭建起中拉整体合作的主渠道。在双方合作助力下,2024年中拉贸易额达到历史性的约5184亿美元,较10年前翻了一番,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拉美和加勒比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在拉美地区累计实施200多个基建工程,落地众多产能合作项目,提供上百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在所有建交国中开展民生援助项目,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力推动当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互利共赢的“中拉样板”。
中拉未来合作将进一步走深走实。此次会议期间,中方宣布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包括团结工程、发展工程、文明工程、和平工程和民心工程,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明确了方向。会议通过《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双方达成的3年合作项目超过100项。中方还宣布了20项支持拉美发展的举措。在政治领域,该行动计划强调平等互信,例如加强双方高层交往,推动双方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中的对话协调。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拉是全球南方的重要力量,在诸多领域有着共同利益和诉求,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看法相同、立场相近,未来通过积极探索政治领域的合作交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政治互信。在经济领域,该行动计划强调互利共赢,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可以预见,中拉未来在经贸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农业和粮食安全、工业与信息化、能源、海关、税务等领域合作将进一步加深。在文化领域,行动计划主要从文明交流、文化艺术交流、教育、青年、智库、民间友好、媒体、通讯、影视、知识产权等领域深化双边合作,强调文明互鉴,夯实双方友好民意基础。
中拉携手发出全球南方团结自强的强音。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风险交织叠加,各国唯有团结协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中拉同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双方加强合作,发出全球南方团结自强的时代强音,符合多极化发展大势,不仅为中拉关系发展注入新内涵,也将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作出新贡献。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中拉合作不仅是双边层面的合作,更体现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这种团结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在《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得到了清晰表达。例如,北京宣言强调全球南方的团结精神,重申愿根据各国优势与能力,协调推进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倡导建设和平世界,推动普惠包容、互利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强调全球经济治理必须回应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重申支持公平、透明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
中拉合作不惧风雨,跨越山海无问西东。经过10年细心呵护,在中拉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拉论坛已经成长为双方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展望未来,中拉将携手共绘下一个美好十年,开创全球南方联合自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