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中只有在彼此理解、相互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负责任形象,需要被更好传递。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欧盟和中国应把握大势,深化合作,推动彼此关系持续向前发展
今年是欧盟同中国建交50周年,是欧中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过去半个世纪,欧中关系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留下诸多精彩瞬间,令世界为之振奋。
欧洲和中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双方丰富的历史遗迹吸引着世界目光,激发人们不断深入探索。回望历史,欧洲应牢记:千百年来,来自亚洲的影响从未断绝,而中国现在是、未来仍将是时代的重要风向标。
过去50年,欧盟和中国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下保持密切交往。不断壮大的欧盟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来自德国及其他欧盟国家的大量企业将对华投资视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欧中文化和社会领域交流也朝气蓬勃,欧中之间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就是例证。过去40多年,仅德中之间就建立了100多对友好省州(市)关系。
德中建交半个多世纪来,双边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为欧中关系发展增添了动力。德国作为欧洲主要经济体之一,长期推动对华合作。大众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巴斯夫和西门子等德国企业,一直是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力量。“德国制造”在中国受到信任,德国也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受益良多。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德国有能力为中欧合作注入强劲动力。双方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广阔合作潜力,可依托自身工业实力,成为推动全球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着眼进一步深化合作,欧中双方需深入了解彼此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关切。当前,欧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是进一步推动一体化。在如今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唯有加强战略自主,欧洲才能保障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中国也面临着诸如发展不平衡等挑战。这些挑战是“成长的烦恼”,虽然艰巨,但并非无法克服。欧中只有在彼此理解、相互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中国可以从欧盟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中汲取灵感,欧盟也可以借鉴中国在战略规划和执行效率方面的优势。
欧中都是多极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密切合作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等挑战日益增多。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欧中双方应总结合作经验、汲取历史启示,为合力应对挑战注入动力。近年来,欧洲一些人将中国定位为所谓“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这一定位过多受到第三方因素干扰,释放了错误信号,应当予以纠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负责任形象,需要被更好传递,中国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进步也值得更多国际关注。此外,深化教育、科研等领域的交流,也将进一步推动欧中合作,最终使双方受益。
欧中建交50年来,不少有识之士为欧中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面向未来,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只要坚持对话合作,问题和分歧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欧盟和中国应把握大势,深化合作,推动彼此关系持续向前发展。
(作者为德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5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暂无评论内容